•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2020年三伏天是什么日期

更新时间:2020-04-21 16:10:54

2020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2020年三伏天是什么日期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人们对于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多雨潮湿、闷热的一段日子的俗称,时间一般在一年的小暑处暑这个节气之间。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季,从夏至大暑这段时间,气温渐升至最高,加上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增温,还有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半球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雨水增多,所以-就形成了“三伏天”这样气温高又潮湿、闷热的天气现象。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其实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也可以理解为“隐藏”“静止”,就是说在天气炎热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应该宜伏不宜动。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出现的具体原因


  三伏天的出现是有着科学依据的,需要站在地理学的角度来解析。2020年入伏之后太阳强烈,地表每天都要吸收很多的热量,且散发得很少。


  热量逐渐聚集,等到三伏天时地面热量将达到顶峰,气温也是最高的。同时,在三伏天副热带高压会不断加强,天气晴朗无云,下雨的情况也特别少,这也使得天气更热。


  2020年“三伏天”健康养生注意事项


  1、注意防晒,预防高温中暑


  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温高湿的时候,气温增高,持续的闷热会使人体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轻则易高热、头晕、恶心、口干、抽筋等,重则还会引起呼吸衰竭、晕厥、休克等中暑现象,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防晒、防暑工作。


  2、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意思就是说不管是在数九寒天还是酷暑六月,都应坚持运动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四时、适寒暑”,保证身体健康。在三伏天,人们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锻炼,因为夏天体内容易积累热毒,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所以适当出汗的话可以帮助排解体内热量和毒素,帮助调节体温,还能提高免疫力,免受疾病困扰。


  3、多喝水有益健康


  夏季气温炎热,人体体温也会略微偏高,所以在夏天人们排汗量也会加大,其实夏天排汗散热是有益人体健康的,汗液能够带走热量和一些对人体不好的微量元素,帮助平衡体温,提高免疫力等等,但是排汗后要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不然的话,流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充,也会造成人容易口干舌燥、疲劳嗜睡、影响个人的精神和体能状态,所以平时还是要养成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运动后可以应适当喝一些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对恢复体力更有效果。


标签: 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