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俗文化 >天体
关于祖坟的民间风水故事
这个风水故事又能告诉大家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关于祖坟的民间故事吧,一定会能让你悟出从中的道理哦!很久以前,曲溪龟山旁有一风水活地(叫凤地)。相传揭阳有一大财主,名叫杨起绍,他略懂风水,却吝啬得出名。样样事鸡蛋算出骨,总是占人便宜。杨富人为父选择风水地结识地师包坐营,包地师为人讲义气正直,为朋友两肋插刀。包地师说杨家祖墓是块“绝地”,若不移坟另葬,定然无裔。杨财主闻说之后十分惶恐,急请包地师择地迁葬祖宗骨骸。包地师踏遍潮汕多山大川之后,有一日在揭东曲溪择到一财丁贵三全福地——凤地(今在揭东县府至揭东人民医院前后。古时县政府周边有一棵弯型似凤头龙眼树,树尾的叶子四季常绿,从远望去有点像凤冠。)包地师深知做好这风水宝地必伤地师本人,即无后裔和双眼失明,但出于讲义气,包地师对杨起绍说:“为杨员外做这口风水对我本人伤害过大,你必须听我二个条件,一是养活我一生,二是为我送终。”杨员外即答应:“好好好,无问题!”包地师择日启工,罗盘测分金,子午兼葵丁,必出贵丁(多生男丁)。凤纳榕江来回之水必成大富,凤为百鸟之凰,日后出朝内大官。经过几个月的修建,完工。包地师双眼渐渐失明,日常生活由杨员外派的一丫鬟春桃侍奉。光阴似箭,包地师在样员外住了将近一年,杨家生意兴隆,家添男丁,家庭各方面也比较顺利,包地师对待春桃看同女儿一样。不久,有二日连续食羊肉,地师感动,对春桃说:“跟员外说我要在此住一生一世,不用天天用肉供养我,时长日久,花费太大,过意不去。”春桃一下子说不出话,有些犹豫不决。不说嘛对不起包地师,说嘛泄了杨员外秘密。出于好心悄悄地对包地师说:“这羊乃二日前羊掉进东司(厕所)的,杨员外说别浪费,煎给包地师食用,反正您也看不见。”包地师听后,沉思了一会儿,也无作出反应 。过二天后叫春桃带他去见杨员外。对杨员外说:“多谢您这些日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认真分析这口风水的美中不足,经过一些小修改日后更能大富大贵。”杨员外很感动,即日要对风水进行修改。包地师再经过择日,启工。他吩咐在风水前二十米挖一个大坑,挖到有黄水出时再告知他。果然挖出三米左右就有黄泉泄出。杨员外令家丁扶地师前往察看。地师到黄泉处,用手捧了一点黄泉擦眼睛,眼睛立即复亮。但他仍然顾作失明。说修改好了,他日便能大富大贵。其实风水已破,挖的是凤奎(喉囊),黄泉水为凤地龙脉之血,凤即死。活地变成绝地。地师生怕引来杀身之祸,隔日偷偷逃走。过不久杨家生意失败,儿女相继生病至死、惹上官司等等不利之事接连出现。
天体总星系
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宇宙,一般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星系团乃至总星系。人们的视野已达到一百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有人把总星系称为“观测到的宇宙”、“我们的宇宙”;也有人把总星系称为宇宙。宇宙天体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有密集的星体状态,有松散的星云状态,还有辐射场的连续状态。各种星体千差万别,它们的大小、质量、密度、光度、温度、颜色、年龄、寿命也不相同。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球状体是在形成中的星体,O型星、B型星是年轻恒星,主序星(包括太阳)是中年恒星,白矮星和中子星是老年恒星。每个天体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但作为总体的宇宙则不生不死,无始无终。一、地月系和太阳系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大行星。行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次序排列,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每个行星有着数目不等的卫星,在其周围沿着轨道旋转,例如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就是月亮;火星有2颗卫星,木星有16颗卫星,等等。地球和月亮构成地月系,各个行星系统再加上小行星、慧星和流星等构成了一个星球系统太阳系。二、银河系和总星系  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闪烁发光的星星,叫做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它是有很大的质量并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大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了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在银河系之外,天文学家观测到约有十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的天体,叫做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构成了总星系。银河系——我们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是一个普通的星系,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带──银河而得名。银河系是一个透镜形的系统,直径约为25千秒差距,厚约为1~2千秒差距。它的主体称为银盘。高光度星、银河星团和银河星云组成旋涡结构迭加在银盘上。银河系中心为一大质量核球,长轴长4~5千秒差距,厚4千秒差距。  银河系为直径约30千秒差距的银晕笼罩。银晕中最亮的成员是球状星团。银河系的质量为:恒星约占90%,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约占10%。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在银道面以北约8秒差距处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以每秒250公里速度绕银心运转,2.5亿年转一周。银河系是一个Sb或Sc型旋涡星系,拥有一、二千亿颗恒星,为本星系群中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仙女星系天外还有“天”  银河系并不是宇宙的尽头,在银河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象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我们称之为“河外星系”。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星系叫大麦哲伦星系(离银河系16万光年)和小麦哲伦星系(离银河系19万光年)。在南半球,人们用眼睛唯一可以看到的两块云雾状天体,这就是大小麦哲伦星云。至今,天文学家已发现1000多亿个河外星系。目前,利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已经观测到离我们120亿光年外的一种似星非星的天体,取名为“类星体”。这种天体的发现,把今天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了12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但这并不是宇宙的边界。因此,我们所说的宇宙,只能是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三、星座  为了便于辨认天空中数目繁多的恒星,天文学家把星空人为地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称为一个星座。现代国际上通用的星座有88个,星座名称很多是动物的名字,或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例如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
什么是公历?什么是阳历阴历?
公历综述一、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朔望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回归年)大约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天球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天文学上还有恒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恒星年(比回归年长一点)。其他还有近点月、交点月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年、月、日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己,本来是无所谓头和尾的,但人们为了方便总不能不给它规定出一个开头之处。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互相换算年首、月首的问题。日的开头有从天明、平旦开始,从日落开始,从夜半子时开始等几种计算法。月的开头有从月圆开始和从新月出现开始等几种计算法。年的开头有从昼夜长度由长变短的冬至开始,和昼夜长度相等的春分开始,和从其他的标志开始等多种计算法。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一个朔望月不是三十天整,而是二十九天半还多一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一天分为两半,使它的上一半属于上一个月,同一天的下半天属于下一个月,那样太不方便了。一年365天如果规定为十二个朔望月,共354天,则还剩下十一天,朔望月29.5309天和回归年365.2422天之间没有一个公倍数,不能形成周期,顾此失彼,怎么办?正是由于对这几个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过干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历法。归纳起来不外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前两者只顾一头,第三种是两头兼顾。先说阴历,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做“太阴”所以这一类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柔和的月光通宵达旦地照耀着酣睡的大地,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也叫做“望”。由于月亮是时刻都在运动着的;所以严格地说来,真正的“望”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一刹那,一般人是观察不到那样的细微变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简称为“望”,这是一种最容易观察到,最显著的—种天象。与此相反,当月亮正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那一天,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一天就叫做“朔”,在天文学则是指月亮的黄道经度和太阳的黄道经度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间。天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朔望月”,藏历中称之为tshes-zla,也可译为“太阴月”。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即29.5306日,这是制定历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二十九天半。最典型的阴历是伊斯兰历里用于历史纪年和宗教祭祀的“月分历”(区别于用于农业上的“宫分历”)在我国古代把它叫做“回回历”。它永远固定地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平均每个月为29.5日,十二个月共354日,闰年在年底增加十日为355日,不设闰月。另外,我们知道与人类,特别是处于地球的温带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变化。这种由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所构成的年叫做“回归年。”也就是太阳从最高到最低,再从最低回到最高的周期,它在天文学上严格的定义是:“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根据长期天文观测的结果,知道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制定历法时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必须牢牢记住的粗略地可以记为365又四分之一天。古代的历算家们所得到的数据不是一下子就达到这样的精确程度,总是随着历法的发展,逐步向精确靠近的。由此可见,回归年比太阴年(即伊斯兰教的阴历年)两者相差十一天,经过十六、七年就会积累到一百八十天左右,也就是说冬天与夏天要颠倒过来。纯粹的阴历是不设置闰月的,而藏历与农历都有闰月,虽然平年也是354或355天,而有闰月的年份则为384天,因此不能说农历是阴历,藏历也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二、夏历、农历与旧历先说“夏历”这个名称的来源。汉族早在两千四、五百年之前就开始使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纪月的办法,以冬至日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其次月为丑月、又次月为寅月、冬至以前的那个月为亥月。以子月为年首正月者叫做“建子”,其余类推。有的史书上记载说:夏代建寅、殷商建丑,周代建子,而秦朝建亥。汉朝初年仍建亥,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又恢复夏正建寅。其后各朝各代,虽然历法多次改换,而建寅这一点始终未变(除去武则天采用周正的很短的几年)。从采用建寅这一点上说,从汉朝的太初历到清朝的时宪历都用了夏正,都可以称为夏历,但不是说历法上的其他成分要素都是夏朝的。这样,“夏历”就成了历法中的一个类名,而不是某一种历法的专名了。至于“旧历”是公元1911年以后才使用的名词。辛亥革命以后政府宣布采用公历的纪月纪日方法,相对于这种新的方法而言,人们就把清朝时所用的“时宪历”叫做旧历。“农历”这个名称的来源。我国自古以来对传统历法的称呼五花八门,大致有;黄历、皇历、中历、旧历、古历、阴历、夏历、农历等等。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没有统一。六十年代中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从大破“四旧”开始,黄历、皇历等自然属于必破对象,“农历”应运而生——属于大办农业的产物,意思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历书。但是,数千年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是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性质,如果把阳历称之为农历还比较恰当,而把包括阴历在内的传统历法称之为农历,那就很不科学了。本人在网站栏目中很难解说“农历”一词,一时说农历注重月亮,属于阴历;一时又说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绕来绕去,总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只好用阴阳合历来说明,有点把农历作为阴阳合历看待的意思。(对“农历”称谓的改革建议)三、阳历与公历什么是阳历呢?它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的符合,例如春分点永远在3月21或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30.4368日)近似二个朔望月,所以阳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实际上阳历里所谓的“月”,只是个与朔望月无关的空名而已,与月亮圆缺的变化周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无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上弦、下弦,但根据阳历的月份却可比阴阳合历更准确地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现在世界各国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所以把我们所说的公历叫做阳历不能算错。不过要知道阳历是个类名,不是专名,不能反回来说阳历就是公历。因为古埃及也用过太阳历,古罗马的儒略(Julian)历和格里高(Gregorian)历也都是阳历。格里高历(或称格里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公历”是我国人给起的名字,《汉英词典》上没有与之相应的英语词,只有“格里历”。公历里虽然没有二十四节的名称,可是二十四节在阳历里有固定的月、固定的日年与年之间最多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和藏历里某一节在月头、月中、月尾都有可能,没有固定的日期,因此说二十四节是阴历的特征是不对的,它应该属于阴阳合历的农历和藏历中的阳历部分,因为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与太阳无关。公历改革现行公历缺点世界改革方案  目前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公历虽然精度高,然从实用角度看,仍有如下缺点:  目前世界上对公历改革的方案很多,比较优的是所谓的“世界历”,其方案有两种:一、一年四季各季的长短不同,有90、91、92三种,帮上下两个半年的长度也不相等;  一、十二月世界历——一年分四季,每季开头的一个月为31天,其余月为30天,多余的1天放在岁末,作为年终国际节日;闰年的闰日1天放在六月末。二、各月的日数不等,有28、29、30、31四种,且大小月的排列无规律;  二、十三月世界历——每月28天,刚好四个星期,多余的1天放在岁末,作为年终国际节日;闰年的闰日1天放在六月末。三、每日的星期不固定,随着不同的年份变化。上述两种“世界历”克服了现行农历的缺点便于记忆,且年年相同,永久可用。缺点是特别列出的闰日和年终国际节日均不在日序之内,对记录社会活动和历史事件都将带来很大的麻烦。21世纪将启用新日历联合国在日内瓦成立了一个“修订历法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设计出了未来的日历,并准备于21世纪开始启用。简介如下:1、每年仍为12个月,分四个季度,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为31天,其余2个月各为30天。2、每个季度为91天,能被7整除,所以每个季度均为13周,并且固定每个季度的头一天为星期日,最后一天为星期六。3、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为182天,加起来共364天,剩下来的1天既不算日期,也不算星期几,把它安排在全年的最后,如是闰年,多出来的另一天则安排在6月30日与7月1日之间,也什么都不算,或可以定为某个国际性节日,全世纪人民都过节。这个日历改革方案比现行日历优越。不但大月、小月、星期有规律,而且每年12个月可以平分3等分、4等分和6等分。便于计划、统计和比较,由于这种未来的日历与现行的日历比较接近,容易为全人类所习惯,所以将从21世纪开始推广使用。为21世纪设计的又一新历方案有位名叫库尔金的美国人提出,2001年是新的千年的第1个世纪之绐,那一年的第1天恰恰又是星期一,所以正是星期一,所以正是实行新历法的时机。库尔金说,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60年的时间未能找出弥补公历不规则这一缺陷的国际通用历法。他提出一种一劳永逸的设想:1年分成4个季度;每季度3个月,头两个月每个月28天,后一个月每个月35天(即多出一个星期),也就是说,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份为35天月,余者皆为28天月。每个月1号都是星期一,顺序排下来,1号、8号、15号、22号……固定为星期一,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因此,只要记住这几天,随时都可以说出哪一天是星期几。这样加在一起,1年只有364天,多出的1天就算作空白日,既不划入上一年,也不加在下一年,而是定为“世界和平日”等国际性节假日。逢闰年又会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6月、7月之间,也算作空白日,作为统一假日。这种设计合不合理?会不会被世界接受?自然有待评议。
太阳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3.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辐射区包在核心区外面.  这一层的气体也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但低于核心区),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区产生的能量经过很久(几百万年)才能穿过这一层到达对流区.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  能量在对流区的传递要比辐射区快的多.这一层中的大量气体以对流的方式向外输送能量.(有点像烧开水,被加热的部分向上升,冷却了的部分向下降.)对流产生的气泡一样的结构就是我们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看到的"米粒组织"。  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约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它的质量为1.989×10^27吨,约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每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太阳与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
星期与礼拜有什么不同?
“星期”不等于“礼拜”星期记日法是介于日和月之间的一种时间单位,以七天为一循环周期连续进行记日的方法。在拉丁语中,星期与神话人物挂上了钩,星期日是属太阳神的,星期一是月亮女神,星期二是法神,星期三是主神,星期四是战神,星期五是爱神和美神,星期六是逐神。七天为周期的记时方法,今天已经十分普遍:学校的课程是按星期安排,工矿、事业、政府部门的轮休也是以星期为单位——星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礼拜”这个词。有的人经常问:“今天是礼拜几?”问者和被问者都明白,他要问的是今天是星期几。但岂不知,“礼拜”与“星期”是有本质区别的。基督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圣经”中说:上帝第一天创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了天空,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并披上绿装——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太阳管白天,月亮管黑夜,黑夜里有星星,闪闪烁烁,撒满了深蓝的天空,第五天在水中创造出鱼类及水中滋生的各种动物,天空中创造出鸟,陆地上各种飞禽走兽。上帝看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很是得意,派谁来管理呢?于是第六天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出人类。事情就这样完成了,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了第七天,上帝造物之工已经完毕,就放心地休息了,第七天称为“安息日”或“圣日”。犹太教把安息日放在星期六,但基督教的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后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又复活,复活日正好在星期天,所以,安息日就放在星期天,并规定教徒们到时应到教堂去作参拜——做礼拜,于是做礼拜的一天也叫“礼拜天”。公元321年3月7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发布一项公告,宣布地方执政官、市民在尊敬的“太阳日”应停止工作或劳动,去教堂作“礼拜”。由此可见,“礼拜”实际上是一个宗教名词,与历法没有关系。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一、地月系和太阳系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大行星。行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次序排列,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每个行星有着数目不等的卫星,在其周围沿着轨道旋转,例如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就是月亮;火星有2颗卫星,木星有16颗卫星,等等。地球和月亮构成地月系,各个行星系统再加上小行星、慧星和流星等构成了一个星球系统太阳系。  二、银河系和总星系  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闪烁发光的星星,叫做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它是有很大的质量并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大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了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在银河系之外,天文学家观测到约有十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的天体,叫做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构成了总星系。  三、星座  为了便于辨认天空中数目繁多的恒星,天文学家把星空人为地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称为一个星座。现代国际上通用的星座有88个,星座名称很多是动物的名字,或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例如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  四、天上有多少星星  天文学家把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88个星座。其中,北部天空(以天球赤道为界)有29个星座;南部天空有46个星座,跨天球赤道南北的有13个星座。只要我们有耐心,数完一个星座里面的星星,再数下一个星座,是能数清用肉眼能看得见的星星。据天文学家计算的结果:0等星6颗;1等星14颗;2等星46颗;3等星134颗;4等星458颗;5等星1476颗;6等星4840颗……总共不超过7000颗。如果借助望远镜,就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小型天文望远镜,可看到5万颗以上的星星。  现代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10亿颗以上的星星。其实,天上星星的数目还远不止这一些。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即使现代天文学家所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宇宙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北斗星与月建有什么关系?
北斗星与月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月”,就是北斗星斗柄指向相对应的地支月。  何谓建?“建”乃会意字。从廴(yǐn)之偏旁,可知其有引长之意。建之本义乃立朝律,在此引申为立历律。古代星相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在此之建,同具原意与引申双重含义。  北斗即北斗七星,由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组成,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组成斗或者勺身;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或曰斗杓。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其斗柄都指向北极星(亦称北辰星),人们根据天璇、天枢指向的五倍两星间的距离来辨认北极星。北极星在一年四季中的位置基本不变,都在天空的北边。所以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用北斗星来确认北极星,来辨别夜晚自己的方位。因为北极星的亮度低,而北斗七星由于其亮度和其七星的形状,使人能在夜晚的天空中非常容易寻找到它,所以古人和文字对它的描述要多的多,而真正指给人们方向的北辰星提及的就很少了。初昏时刻古人常常用斗柄所指的方位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一年之中,北斗星的斗柄(或斗杓)旋转十二次指向不同的方向,也就是建的旋转又十二次,古人将这十二次转向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称为“十二月建”,历律的月份即由此而定。在古代,月的称呼也常常被称为“建某(月)”,如建寅(正月),建卯(农历二月),建巳(农历四月),建申(农历七月),建子(指以夏历十一月)。  按照中国北斗指向东方时候为春天,指向南,西,北的时候为夏、秋、冬天。各月斗柄指向某地支方位时候就是某一个“建某月”。
星期起源与由来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东方的古巴比伦和古犹太国一带,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三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基督教传入我国的时候,星期制也随之传入。星期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历法,按此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这一天是个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纪时,巴比伦的犹太教徒借用这个称呼,并把它运用于宗教之中,使它成为一个愉快的日子。他们在《圣经》里解释了它的由来:在进行了六天的创世工作之后,第七天上帝结束了他的工作便休息了。于是信奉犹太教的人,就把“安息日”规定为星期的第七日。这个日子就是现在历法上所标的星期六,因此,星期日是新的一星期的第一日,星期六为第七日。  后来,因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宇架上,复活在一个星期日,因此它变成了“主日”,给它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意义。又因为基督教徒认为他不只是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支派,而是一个独立的教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仪式,因此,在基督教社会里,休息日是星期日,而不是星期六。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有着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七曜指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个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在不同地区,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埃及人的一星期是从土曜日开始的,犹太教以日曜日开始,而伊斯兰教则把金曜日排在首位。在我国,起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到清末才逐渐为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所代替,习惯上认为星期一是开始时间(某些地区也有把星期日作为一周开始的观念)。西方国家七日一制的称呼多带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礼拜这一天,叫“礼拜日”,七天称“一个礼拜”,中国为什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这就是既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的基本数据赤道半径6378140米扁率因子298.257质量5.976×1027克平均密度5.52克/厘米3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978.0厘米/秒2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983.2厘米/秒2公转轨道半长径149597870千米公转轨道偏心率0.0167公转周期1恒星年黄赤交角23度27分。地球的基本数据(1980大地测量标准系统)  1979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大会通过了以下列最新大地测量常数为依据的“1980大地测量标准系统”:  真空中的光速 c=(299792458±1.2)m·s–1  万有引力常数 G=(6672±4.1)×10–14 m3·s–2·kg –1  地球自转角速度(概略值)ω=7292115×10–11 rad·s–1  包含大气层在内的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7±5) ×107· m3·s–2  纯大气层的地心引力常数 GMA=(35±0.3)×107· m3·s–2  力学形状系数(不包括因潮汐所引起的永久变形)      J2 =(108263 ±0.5) ×10–8      J3 =(–254±1) ×10–8      J4 =(–162±1) ×10–8      J5 =(–23±1) ×10–8      J6 =(55±1) ×10–8  地球赤道半径 a=(6378137±2)m  赤道上的标准重力 re=(978033±1) ×10–5 m·s–2  扁率 1/f=(298257±1) ×10–3  大地水准面上的位势 ω0=(6263686±3)×10 m2·s–1  三轴参数(概略值)  赤道椭圆扁率 1/f1=90000  赤道面椭圆的长轴轴向 λ1=15°(西经)  重力潮汐常数(现用值)δ=1.16  c和G的数值及标准误差引自“CODATA物理常数系统(1973)”。其它常数的标准误差均为实际精度。ω值所给出的数据准确到最后一位。现在通用的地球形态大小的数据(大气圈未计算在内)为:地球的极半径长度: 6,356.8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长度: 6,378.2千米  地球的扁率: 1/298  地球的面积:510,000,000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6,371千米  地球的体积:1,083,230,000,000立方千米  地球的赤道长度: 40,076千米
太阳的传说
关于太阳的传说希腊太阳神话太阳神阿波罗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后赫拉(Hera)由于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爱,残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处流浪。后来总算有一个浮岛德罗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岛上艰难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于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杀害勒托母子,但没有成功。后来,勒托母子交了好运,赫拉不再与他们为敌,他们又回到众神行列之中。阿波罗为替母报仇,就用他那百发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给人类带来无限灾难的巨蟒皮托,为民除了害。阿波罗在杀死巨蟒后十分得意,在遇见小爱神厄洛斯(Eros)时讥讽他的小箭没有威力,于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着恋爱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罗,而用一枝能驱散爱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达佛涅(Daphne),要令他们痛苦。达佛涅为了摆脱阿波罗的追求,就让父亲把自己变成了月桂树,不料阿波罗仍对她痴情不已,这令达佛涅十分感动。而从那以后,阿波罗就把月桂作为饰物,桂冠成了胜利与荣誉的象征。每天黎明,太阳神阿波罗都会登上太阳金车,拉着缰绳,高举神鞭,巡视大地,给人类送来光明和温暖。所以,人们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北欧太阳神话弗蕾丰侥、兴旺、爱情、和平之神,美丽的仙国阿尔弗海姆的国王。一说他与巴尔德尔同为光明之神,或称太阳神。他属下的小精灵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骑一只长着金黄色鬃毛的野猪出外巡视。人人都享受着他恩赐的和平与幸福。他有一把宝剑,光芒四射,能腾云驾雾。他还有一只袖珍魔船,必要时可运载所有的神和他们的武器。中国太阳神话传说关于后羿的神话传说很多。相传后羿生来就有射箭的天才,长大后更是臂力惊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羿十分同情处于痛苦煎熬的民众,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民除害。这位擅长射箭的好汉,选择一处高地,张弓搭箭,对准天空一箭射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太阳被射中了。后羿一连射了9箭,9个太阳一个个地掉落下来。当他还想再射时,突然想到,如果没有太阳,大地将一片黑暗,人类难以生存,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让它造福于人类。《山海经》中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在遥远的东南海外,有一个羲和国,国中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渊中洗太阳。太阳在经过夜晚之后就会被污染,经过羲和的洗涤,那被污染了的太阳,在第二天升起的时候仍会皎洁如初。这个羲和,实际上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个太阳,并且让这十个太阳轮流在空中执勤,把光明与温暖送到人间。这十个太阳的出发地十分荒凉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三百里,但它的叶子却像芥子一般大小。树下有个深谷叫汤谷,这是太阳洗浴的地方。它们洗浴完了,就藏在树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边的那一个骑着鸟儿巡游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准备出发……后羿射日相传上古时期,夏代有穷国的国王是一个名叫后羿的英俊男子。那后羿不仅长得潇洒,而且文武双全,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谋略、武艺无所不精,尤其还射得一手好箭。有穷国在后羿的英明治理下,蒸蒸日上,威震四方。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现一派丰盛祥和的景象。后羿每天处理完国事后,就带上心爱的弓箭(听说此箭乃神灵所赐),到射箭场进行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他的箭术已到出神入化、无人能比的地步。日子在和平、美满中一天天过去,有穷国日趋繁荣。就在人们沉浸在幸福、满足之中时,突然,祸从天降。那是仲夏的一天,那天早晨和往日并无不同,可到了日出时候,东方一下子升出来十个太阳。人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大家清楚,天上挂着十个太阳意味着什么。立时,哭喊着、祈祷声一片。人们用尽各种办法祈求上天开恩,收回多出的九颗太阳,但一切无济于事。一天又一天,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河里的水慢慢干涸,老弱病残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后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如刀绞,可是无计可施。他愁肠欲断,焦虑万分,人日渐憔憔。一天,困倦不已的他刚搭上眼,忽梦见一白胡老人,老人指点他,将九个箭靶做成太阳形状,每天对准靶心,练上七七四十九天后,便可射落天上的太阳,并嘱咐他,此事不可外扬,只有到了第五十天才可让人知道。后羿睁开眼,惊喜不已,立刻动手做箭靶,箭靶做好后,便带上箭躲到深山里,没日没夜地练起来。到了第五十天,国王要射日的消息传出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人们唯恐后羿的箭射不落太阳,男女老幼顶着火一般的烈日,用最短的时间,搭起一座数米高的楼台,并抬来战鼓,为后羿呐喊助威。后羿在振耳欲聋的鼓声里,一步步登上楼台,在他身后,是无数双渴求、期盼的眼睛,在他周围,是痛苦呻吟的土地,在他头顶,是炽热、张狂的太阳。他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尽管知道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救出受苦受难的民众,他无怨无悔。终于到达楼顶了,后羿回首最后一次看了看他的臣民,他的王宫,然后抬起头,举起手中的箭,缓缓拉开弓。“嗖”,只听一声巨响,被击中的太阳应声坠下,随即不知去向。台下一片欢呼,呐喊声、战鼓声穿透云霄。后羿一鼓作气,连连拉弓,又射落了七颗。还剩最后两颗了,此时,他已精疲力尽,可他知道,天上只能留下一颗太阳,如果此时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他再一次举起箭,用尽全身力气,将第九颗太阳击落后,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起来。一切恢复了原样,而勇敢、可敬的后羿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被射中的九颗太阳,坠落到九个不同的地方。其中的一颗,掉到了黄海边上,并砸出了一个湖,这个湖后人称作射阳湖。不久,从射阳湖里流出一条河,人称射阳河。
关于日食和月食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太阳、月球与地球三点成一条直线,地球上被月球遮住太阳的地区就是日食点。日食可分日全食、日环食和偏食。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在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这就是钻石环,同时在瞬间形成为一串发光的亮点,像一串光辉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这种现象叫做珍珠食,英国天文学家倍利最早描述了这种现象,因此又称为倍利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许多崎岖不平的山峰,当阳光照射到月球边缘时,就形成了倍利珠现象。倍利珠出现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钟,紧接着太阳光就全部被遮盖住而发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时,大地变得昏暗,兽惊归巢穴。这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来了,在原来太阳所在的位置上,只见暗黑的月轮,在它的周围呈现出一圈美丽的、淡红色的光辉,这就是太阳的色球层;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弥漫着一片银白色或淡蓝色的光芒,这就是太阳外层的大气—日冕;在淡红色色球的某些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喷发的像火焰似的云雾,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层上部气体猛烈运动所形成的气体“喷泉”。色球层、日饵、日冕都是太阳外层大气的组成部分,平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观测到,但在日全食时,这些现象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生光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倍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复圆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日偏食的过程和日全食过程大致相同,由于它只发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亏、食甚和复圆,而没有食既和生光这两个阶段。日环食则同样有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等阶段。  天文台对日全食或日环食进行预报时,往往要把这五个阶段的时间报告出来。人们根据这些报告就可以了解整个日食的过程,并进行观测。至于日偏食,天文台在预报时,当然就只给出初亏、食甚和复圆这三个时刻。  我们在日食的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食分”这样一个词,它是用来表示日食的程度。对于日食而言,食分并不表示太阳圆面被遮俺的面积,而是表示日面直径的被遮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以太阳的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这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为1,那就是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显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于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是1.0。  食带月影扫过的地方。日食的时间长短,同月球影锥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以日全食来说,由于月球的视直径仅略大于太阳,同时月影在地面移动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全食带的某个地点所看到的日全食时间通常只有两三分钟,最多不超过7分钟。如果全食带经过赤道附近地区,日全食时间就可延续到7分40秒,这时是观测日全食的最好机会。  在发生日环食时,月亮总是位于远地点附近,这时月亮运行的速度较慢,因此日环食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日环食发生在赤道附近,那么在赤道附近观测日环食的时间可长达12分42秒。  就全球范围来说,如果把月亮半影开始遮掩日面的时间计算在内,日食时间的长度由初亏至复圆的整个过程可长达三个半小时。  日偏食的时候,由于月影范围大于其本影,食相经过的时间长短要视食分的大小而定,食分愈大,时间也就愈长。  由于月亮的影锥又细又长,所以当它落到地球表面时,所占的面积很小,至多不会超过地球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它的直径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月影扫过的地带,就都可以看见日食。所以这条带就叫做“日食带”。带内发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带;带内发生日环食的,就叫环食带。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围很广阔,已经不像一条带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区。  全食带是一条宽度不过二三百千米,长约数千到10000千米的狭窄路径(有时全食带的宽度甚至只有几千米),只有在全食带扫过的地区才能看见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发生。全食带的两旁是较广阔的半影扫过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内可见偏食。离全食带愈近的偏食区,所见偏食程度愈大;离带愈远,可见偏食程度愈小;半影区以外的地方是看不见日食的。  由于月球是由西向东运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运行,因此各地看到日食的时间是不同的。当地面上的西部地区已经处在黑影区域内,这一地区的人已经看到日食时,东部地区的人却不能同时看到日食,得在月影向东移来后才能看到日食。所以,西部地区的人总是比东部地区的人先看到日食。  日食每年都有发生,但由于全食带是一条狭窄的影带,据估计,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区或城市才有机会被全食带扫过,所以,对住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一生可能未看到过一次日全食。月食——当月球运行到与太阳、地球三点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中间,遮住了太阳,月球就不会发光,于是就形成了月食。  朔的时候,月亮走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这三个天体恰好或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那么月亮全部或一部分遮住了太阳,就发生日食现象。望的时候,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边,也就是地球处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此时三个天体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那么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月亮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就发生了月食。日食可分日全食、日环食和偏食;月食也有全食和偏食之分,但没有环食。全球每年最多可发生五次日食,最少两次。而月食每年最多可发生三次,一般是一次或两次,也可能一次也没有。月食在半个地球上都能见到,而日食只能在较小区域内看到,所以对某一地方来说,见到月食的机会要比见到日食的机会多,而见到日全食的机会就更少了。全食的过程可分五个阶段,初亏(偏食开始),食既(全食开始),食甚(地球上看到的亏蚀最大),生光(全食结束),复圆(偏食终了,日食的过程结束)。而偏食只有三个阶段,没有食既和生光。日食的“食分”是指太阳亏蚀的程度,以太阳直径为单位计算;月食的“食分”是月亮边缘深入到地影的距离,以月亮直径为单位。
太阳黑子 黑洞
在平时,我们看到的耀眼而完美的太阳,其实并不安祥。它是一个剧烈动荡的大火球,这个火球表面温度有6000℃,而它中心的温度竟高达1500万℃以上,另处,太阳表面的密度只有水的一百一十倍,太阳的这种内外温度和密度的巨大差别,引起了太阳物质的大规模运动。太阳黑子就是太阳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黑子就是太阳表面漩涡形状的气流,它们一刻不停地奔腾着,翻卷着,激烈一动荡着。它里面物质运动的速度可达每秒一、二千米,不过黑子的温度只有4500℃左右,是太阳表面相对“低温”的地方,相比之下,就显得暗一些。于是,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黑子”的名字。  人们还发现,每当观察到黑子出现和增多的年代,太阳其他的活动也表现得十分剧烈。这时地球上的气候也会受到影响。例如,黑子增多的年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有的科学家还指出,世界性的流行性感冒增多的年份,也是黑子最活跃的时期,可见,太阳黑子的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的活动。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天文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了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神奇的“黑洞”  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存在一种名叫“黑洞“的天体。黑洞和它的名字一样,叫人感到深奥测,难以想象。天文学家认为,有的恒星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因自己的不停收缩而使半径越来越小,而密度却变得越来越大。这种经演变后而形成的密度极高,引力极大的天体,就被人们称为黑洞。如要使光辉明亮的太阳变成黑洞,它的半径将由70万公里缩小到3公里,如要使地球变成黑洞的话,就必须在保留地球质量的前提下,把地球的半径压缩到只有几个毫米,即只有一粒黄豆大小。从这一点看,黑洞的压缩能力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黑洞的压缩能力为什么如此强大呢?这是因黑洞的引力场很强,任何接近它的物质都会被它吞没,就象掉进了无底“洞”一样。以致具有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光线也无法逃逸出来,这些光线根本到不了人们的眼里,所以它是黑的。可以说黑洞和其他天体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的引力占绝对优势,引力的作用压倒了一切。
地球与年月日的关系
地球与年月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这样一日就有24×60=86400秒。这些时、分、秒都成了时间单位。月球绕地球旋转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朔望月  月球每日行13度15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29日12时44分2秒8,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  地球在不断自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虽然地球公转的速度高达每秒钟近30公里,但同样是十分平稳的,我们仍然感觉不到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转动,而只看到太阳在星座间穿行。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又称太阳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365.2422天)。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热门资讯
合适祝福别人母亲节的句子 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
导语:母亲,是生命中最美的诗篇,是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母亲节,让我们共同为母亲们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感谢她们无私的奉献与深沉的爱。接下来的内容将从合适祝福别人母亲节的句子开始,一起来看看吧。一、合适祝福别人母亲节的句子1.母亲节到了,愿您快乐无限,幸福满满,祝您母亲节快乐!2.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
2024年立夏是具体哪一天 2024年5月5日立夏这天适合上学吗
导读:立夏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意味着春天的结束,也代表着夏天的到来,夏天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可以玩水享受夏天了,同时也意味着庄稼开始快速生长了,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夏季的天气情况,从而尽早做好准备。那么,2024立夏是哪一天?什么时候立夏2024年的几月份立夏呢?2024年立夏可以上学吗?和小编一起去看...
2024年农历几号立夏 2024年5月5日立夏这天上官好不好
导读:一年四季,夏季是第二个,而代表夏天到来的节气是立夏,也是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时节。每个节气都有习俗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且有寓意,那么2024年立夏几月几日?2024立夏适合上官吗?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2024年农历几号立夏2024年立夏具体时间:5月5日8时9分51秒,三月廿七,...
2024年立夏是几月几日 2024年立夏弄举办丧礼适合吗
导读:立夏到来,天气开始变热了,大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注意饮食卫生,多喝开水,少吃冷饮,促进身心健康。那么,2024立夏是哪天的什么时间?今年立夏是几月几日2024呢?想知道2024立夏节气是举办丧礼的吉日吗,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2024年立夏是几月几日2024年立夏具体时间:...
父亲节送什么花给爸爸好 父亲节是哪一天
导语:父亲节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接下来的内容将从父亲节送什么花给爸爸好开始,一起来看看吧。父亲节送什么花给爸爸好1、康乃馨:康乃馨原名香石竹,在节日中...
2024年今年立夏是几月几号 2024年5月5日立夏这天上香祈福好不好
导读:立夏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意味着春天的结束,也代表着夏天的到来,夏天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可以玩水享受夏天了,同时也意味着庄稼开始快速生长了,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夏季的天气情况,从而尽早做好准备。那么,2024立夏是哪一天?什么时候立夏2024年的几月份立夏呢?2024年立夏可以上香祈福吗?和小编一起...
2024年今年立夏是几月几号 2024年5月5日立夏这天宜上梁吗
导读:立夏的到来,我们都很是欢喜,因为这是夏季第一个节气,说明夏天已经到了,虽然天气会越变越热,但是立夏节气的天气还是比较适宜的,不过立夏的时间会随着年份而变化。那么,2024年立夏适合上梁吗去哪看?立夏时间2024几点几分呢?和小编一起去查询下吧。2024年今年立夏是几月几号2024年立夏具体时间...
2024年立夏是多少号 2024年立夏是下葬吉日吗
导读:立夏到来,天气开始变热了,大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注意饮食卫生,多喝开水,少吃冷饮,促进身心健康。那么,2024立夏是哪天的什么时间?今年立夏是几月几日2024呢?想知道2024立夏节气是下葬的吉日吗,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2024年立夏是多少号2024年立夏具体时间:5月5...
父亲节文案简短暖心短句 父亲节暖心文案经典
导语:父亲节是每年的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接下来的内容将从父亲节文案简短暖心短句和父亲节暖心文案经典开始,一起来看看吧。一、父亲节文案简短暖心短句爸爸,您的爱如暖阳,...
2024年立夏是具体哪一天 2024年立夏弄上香适合吗
导读:一年四季,夏季是第二个,而代表夏天到来的节气是立夏,也是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时节。每个节气都有习俗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且有寓意,那么2024年立夏几月几日?2024立夏适合上香吗?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2024年立夏是具体哪一天2024年立夏具体时间:5月5日8时9分51秒,三月廿...